阿涌叔叔2020-10-27 16:15:58
孩子的“财商”教育,
真的那么重要吗?
一个母亲的亲子教育手记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篇》
子贡问孔子,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道理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千年来,这段话被奉为真理反复出现,但当道理只存在于书本时,对它终归只是一知半解。但是今天,对于这段话,我是那么急切地想记录下来,因为我的儿子给我上了这么一课。
学校每年会组织秋游,这不又到了秋游日。以往的几年,乔千朗逢到出游都会因为“零花钱”的事跟我们扯皮吵闹,无外乎就是想多要点,但我们又怕他乱花钱,最终弄得孩子不开心、我也是忧心忡忡。
第一年,他带了10块钱去,最终不够花导致借了同学的,弄得第二天上学,我再去给别的同学还钱。
第二年,老师出了规定,只能带少量的零钱,乔千朗跟我们要了15。但是回来才知道,他把储蓄罐里的余额全部偷偷带走了,合计70多元,而且花得一干二净。
第三年,几经商讨,儿子在我这儿要了15块,后又从奶奶处周旋了5块,再加上爷爷给几块,合计金额不明,同样花光回家。
今年,我早早与阿涌叔叔求教了关于孩子没有良好的消费观的问题,阿涌叔叔本就对培养孩子的金钱观、消费观重视,平日里也有不少言传身教。乔千朗接受阿涌叔叔的体验式教育已经有了不少时间,这次有了半年之前,阿涌叔叔和孩子的成长导师丁丁哥哥关于零花钱的一系列规划和措施铺垫,相信借这次秋游机会,能让乔千朗有所改变。
秋游的前一天晚上,我问他带多少钱去,他说:“我还在考虑。”我说,“我不干涉,但是丁丁哥哥赋予过我知情权,你的收入和支出要告诉我一下的。”对于乔千朗来说,丁丁哥哥是亦师亦友的存在,有些关于男孩子之间的小秘密他也愿意和丁丁哥哥说,毕竟男孩子的教育光靠老母亲叨叨叨是不够的,也因此搬出丁丁哥哥,乔千朗会心甘情愿地温顺不少。果然,乔千朗第二天一早自觉告诉我,打算带25块钱去。我没多说,但其实内心还是很想知道的,这次他会怎么用?会剩多少?
到了下午,谜底揭晓,乔千朗把25块钱又带回来了,我不禁有些意外,“哟嗬!消费的欲望这么低了?”乔千朗一番解释:开始他花了10元买了个弹球,但是玩了一会儿,觉得没什么意思,然后就游说同学,又按原价把弹球卖了出去,最终还是25元归入小金库。
知道了这些,我心里是有些惊喜的。因为这次他不仅控制欲望的“作业”完成了,这还给我做了“附加题”——这难道不是理财挣钱的苗头初显吗!我把这事告诉了孩子他爸,他爸爸也很高兴,嘱咐孩子做生意诚信之类的,彼此深感欣慰。
而今天,当我高兴地把乔千朗这一周的情况跟阿涌叔叔分享时,没想到他听完后只是告诉我,这事情就此翻篇,无须在孩子面前再多提及,但是有一句话,我们要在今后的教育中慢慢地渗透给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孩子盘活“资产”可以,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人一生的豁达与善良。可以合理买卖,也可以降低自己的损失,但是你错买的、不喜欢的,有时候留在身边当个经验也不错,未必每回都锱铢必较,更不可有了点甜头就钻进蝇头小利中去,买卖如此、生活如此、做人更应如此。人所有的思想,种什么因,收什么果,最后都会回到自己的身上的。
我很惭愧,当我还在为孩子似是而非的“财商”而窃喜的时候,阿涌叔叔已经比我看得远得多得多。一个人拥有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财富吗?显然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一生只困于追求财富之中。缺乏良好的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孩子就不可能有内心的强大,也就没有勇气和力量去坚守自己的人生信念和理想。
在这浮躁的时代,我还记得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吗?记得的。但是能时时提醒自己,要一直这么去做吗?不,我没做到。相反的,我会时不时会忘了他人,甚至包括我的孩子,我的“己所欲”和“己所不欲”都会自知而不自知地强加于别人。
阿涌叔叔的通透,在于他不会因为孩子的一些进步沾沾自喜,哪怕这得益于他的功劳;但他也不会放过可能导致孩子走错路的任何问题,哪怕这在很多人看来无关紧要。他关注孩子现阶段的状态,更关注孩子未来的成长,尽管孩子们能接受他教育的时间只有小学这个阶段,但阿涌叔叔对孩子的关心和关注是长远的,他为孩子们考虑的,会惠及他们的中学、大学甚至走上社会。
阿涌叔叔的教育观里,从来不允许我们家长置身事外,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何尝不也是在指导我们这些家长更快速地成长呢?家长陪伴孩子是一生的,我们对孩子的影响远比他的老师、同学、朋友更大。那么我们如何看待和理解这个世界,决定了我们是怎样的人,而我们是怎样的人,又决定了我们怎么对待我们的孩子。
孩子身上的问题何尝不是我们家长身上存在问题的映射,只担忧孩子却不改变自己,只教训孩子却不愿沟通,都不是长久之计。阿涌叔叔的苦心便在于此,他希望我与孩子一起改变,在同一屋檐下,实现共同成长。
作者:杨舒怡
来源:今日头条